汽油生产过程_汽油生产工艺
1.炼厂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手段有哪些
炼油是相当复杂的一项理化加工工艺,根据原油品质、炼厂装置和产成品的不同,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加工方案,因此中间产品和中间形态也不是个唯一的序列。
举最简单的常压蒸馏-催化重整流程为例:
原油->常压蒸馏->轻汽油+煤油+轻柴油+重柴油+常压重油
其中轻汽油进催化重整,出来一部分富氢气体,剩下的组分经过芳烃抽提可以出汽油组分和芳烃。这里的汽油组分再加工能产出标号汽油成品,而芳烃则是下一步化工厂的原料。
炼厂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手段有哪些
浸出法(浸提法)油脂精炼工艺:
浸提工艺生产出的油也叫浸出油,就是用有机溶剂(比如汽油、乙醇等)浸提油料,浸出法是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使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工艺。最初浸提出来的“油”是有机溶剂和油脂等的混合物,不能食用,必须经过一系列精炼工艺(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这种油一般颜色较浅、材料中最初的天然气味淡或无明显气味。浸提工艺几乎能将油料中所有的油全部提取出来,经济效益非常高,是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浸出法制油工艺依据萃取原理,利用油脂与溶剂互溶的性质,经溶剂与处理过的固体油料中的油脂接触,将油脂萃取溶解出来。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具有粕 中残油少、出油率高、粕的质量好、生产连续化、劳动强度低、生产条件良好等诸多优点,易实现大规模 自动化生产。 浸出法已成为目前大型油厂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浸出法特点
优点:出油率非常高,成本低,经济效益更高。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缺点:破坏了几乎所有的营养成分,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
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生产工艺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 烷基化,加氢裂化。
高辛烷值汽油又称高辛烷燃料。指含有高辛烷值的烃类(如多支链烷烃和芳香烃)或加有抗震剂的汽油。具有高的抗震性。在汽油机中燃烧时能经受较高的压缩比而不致发生爆震,可以提高汽油机的热效率。用作航空汽油和车用汽油。
汽油发生震爆时,由于燃烧室内之压力突然增高此压力碰击四周机件而产生类如金属的敲击声,如果汽油一旦辛烷值过低,将使引擎内产生连续震爆现象,造成机件伤害,连续的震爆容易烧坏气门,活塞等机件。因此使用高辛烷值汽油就成为保护汽车发动机、提高汽车驾驶性能的重要手段。
高辛烷值汽油-中国高辛烷值汽油的发展历史1956年一汽投产的“老解放”汽车用汽油机、1965年北京内燃机总厂开始生产的492汽油机和70年代投产的东风6100汽油机,是长期占据我国车用汽油机市场的“老三样”。
由于60年代我国供应的汽油是主要是66号汽油,70年代开始供应70号汽油,所以三种汽油机的压缩比很低,只有6.2~7.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