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有哪些

2.中国银行原油期货这次灾难,这几百亿就这么没了?谁的责任?

3.美国为什么不会通货膨胀

华尔街原油宝_华尔街原油价格2022

伴随着上周美国股市的大幅跳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较大回落,上周五,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下滑至77美元/桶,今年首次进入低于80美元/桶的价格区间,一时间,各方反应强烈,国内各财经媒体亦爆出国家有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测。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今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和不断上调的国内油价终于结束了成品油市场长时间的价格倒挂,我国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三类产品的价格首次高于海外同类产品的价格。于是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预测,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的国家发改委也许将在近期下调成品油价格,为实现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做最后的准备。

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始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出于对石油供给下滑的恐惧,国际原油价格开始起步,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高了人们对于石油消费的预期,加上金融投机的大幅介入,油价一路飙升,在今年7月中旬甚至一度达到144美元/桶。回过头看,我们必须承认是石油期货市场高达2/3的投机比例推高了油价,产出与消费都相对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已经脱离了基于供需关系的现货定价轨道,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数次增产,都只换来市场上更为疯狂的报复性炒作,各大石油公司亦向美国国会承认,原油价格已经大幅高于其生产成本,华尔街成为石油市场定价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次贷危机的放大,越来越多的银行卷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不断受到挑战,资金链的断裂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一波对于石油的疯狂炒作。石油价格终于缓慢回落。

现实来看,已经没有人能够确定石油价格的合理区间,但OPEC在上周末暗示可能的石油限产表明,低于8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经损害了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作为供给方的OPEC将会组织原油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与此同时,美国对于金融市场拯救的具体措施出台,对银行的直接注资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美国股市和期货市场终于反弹,原油价格重上80美元。而可能出现的美元疲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价格,因此,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的大幅回调也许将只是石油产品消费者们的一个美丽幻想。

反观国内市场,止跌的国际油价让成品油的大减价失去了依据。近期来看,由于政策调整的滞后性,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显得不那么紧迫。国家发改委可能更多考虑利用处于低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推进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并适时推出市场期盼已久的国内石油期货。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也能让国内炼油行业走出政策性亏损的困境。另外,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文件,大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上浮,北京地区实行的“每周少开一天车”的交通管制,都反应了国家在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坚决的态度,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油价的大幅下调无疑将成为突兀的不和谐音。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多理由乐观看待国际原油价格近期的雪崩,而国内油价的回落,也并不是一个必然。市场对于广大的开车族而言,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甜蜜。

原油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因素有哪些

上一次遭遇沙特精心安排的“原油价格战”,美国石油开商输得很惨。

1986年,沙特的原油“水龙头”足足四个月没有关上,油价暴跌67%,仅仅高于10美元/每桶。

美国原油产业遭遇重创,在随后的近20年里原油产量一蹶不振,沙特重夺原油市场宝座。

如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在即,尽管没有人再期待沙特和它的小伙伴们会像当初那样大规模的“放水”,而美国页岩油产生也表示不会减产,然而那段悲壮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美国石油行业高管们的脑海里。

覆盖原油行业37年的老将、咨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总裁Michael Lynch告诉:1986年原油价格崩溃,美国原油行业始料未及,许多公司被迫关掉。谁也无法忘记那段岁月,它是美国文化记忆的一部分。OPEC贡献了世界约40%的原油产出,10月的日产量达到3100万桶,超过了3000万桶的目标。

油价自6月的高点已经下跌超过30%。华尔街见闻网站介绍过,明日OPEC会议将召开,WTI原油昨日下跌1.69美元,跌幅达2.2%,收于每桶74.09美元,创四年新低。布伦特油价下跌1.7%,收于每桶78.33美元,刷新四年新低。

咨询公司ESAI Energy高管Sarah Emerson如是说:必须要有人出手了,OPEC似乎在说“一定得是我们(出手)吗”?市场之争

实际上,1986年的大崩溃中,沙特并没有先发制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张,沙特扮演的是原油市场供应的调节者,油价上涨就增加供应,油价下跌就减产。

汇编的数据显示,随着OPEC其他成员国的产出增加,沙特的日原油产量由1981年的超过900万桶降至了1985年的317.5万桶。普利策奖获得者Daniel Yergin指出,这使得沙特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财政赤字问题。

1985年12月,沙特宣布了重获原油市场份额的意图,油价随即开始下跌,从1985年11月巅峰时期的31.72美元/桶最低跌至次年3月的10.42美元。

1986年12月,OPEC达成了新的“市场瓜分”协议。此时,美国石油开商已经受到重创,主要油区失业率飙升。俄克拉荷马州失业率升至8.9%,德州升至9.3%,而当时全国的平均失业率约为7%。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数据显示,1986年,俄克拉荷马州和德州的原油产出分别下降了8.3%和7.1%。

能源开服务公司Kruse Energy & Equipment联合创始人James Richie告诉彭博,“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原油开设备”。 专业拍卖油田设备32年的Richie表示,那一年他主导了86起拍卖,比正常年份的两倍还多。1986年,油田开设备变得一文不值。称,这一段历史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今天美国页岩油开商们会指责沙特和OPEC为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并认为“原油价格战”旨在迫使它们出局。

中国银行原油期货这次灾难,这几百亿就这么没了?谁的责任?

一,油价下跌本质原因之一:供需失衡,供大于求。

首先,油价的下跌从本质上看,处于供大于求的现象。根据欧佩克的预期,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为每日2890万桶,是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该需求水平低于上月欧佩克成员国的日均产量及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每日生产3000万桶的目标。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能源信息署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近期持续增加,库存增加暗示需求疲弱。2014年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实际石油需求增长缓慢,页岩油供应增加和欧佩克稳产,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供应过剩情况是油价下跌不可否认的诱因之一。

二,油价下跌本质原因之二:国际政治局势和人为意图的刻意打压

然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的一跌再跌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供需失衡基本面来分析,更多的是政治和人为因素的博弈。长期来看,页岩油从供给增长和价格传递两个层面降低国际原油价格,同时这种供应的多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加剧美国和欧佩克之间的原油产量博弈。这就有形成了另一种市场声音-“政治意图的刻意打压”。美国为了控制国际经济的脉搏,首先要对中东国家形成能源上的控制。节前伊朗石油部长表示,如果欧佩克再不团结一致,原油价格恐跌至每桶40美元的低位。而有海外媒体披露称,伊拉克将对明年南部巴士拉港口出口的重质油给予更大幅度的折扣。在上月的欧佩克紧急会议上,尽管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建议取行动稳定油价,沙特石油部长欧那密仍维持维也纳会议上的论调,坚决不减产。很明显,沙特要把美国页岩油扼杀在摇篮里,再加上华尔街投行在唱空。油价一跌再跌是有主力持续做空。至于底在哪,根据对页岩油成本的数据跟踪,沙特心中有个底价。通过这轮大跌,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页岩油的成本。原油一跌再跌,是需求持续放缓,供应过剩不断累积爆发的一个结果。此外,供应过剩的量持续得不到改善,再加上欧佩克放弃担当市场调节者角色,进而引发市场价格战。

三,影响之一:油价大幅下跌,制裁俄罗斯经济的“重拳”

俄罗斯全国的GDP有近50%来源以原油和天然气出口,本次的下跌打压,同时也是对俄罗斯国家经济的一种制裁。种种迹象表明,油价的下跌与国际的政治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影响之二:油价大幅下跌,拖累大宗商品连锁反应

另一方面,原油价格的下跌,引起了大众商品的连锁反映,铜、糖、猪肉、大豆等产品均出现供给过剩现象,而对市场的投机机构来说也是雪上加霜,早在2008年,东航、中航集团和中远集团在国际油价历史最高点时,与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等境外投行签订了高额石油期权合约,油价快速下跌,3家企业不得不双倍赔付,截至2008年底共赔付人民币8亿元。油价下跌,金银避险需求刺激贵金属价格上涨我们可以看出油价目前持续破位已经开始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最对贵金属来说反而构成利好刺激,因人们在担心经济放缓的同时,避险需求则会提升,金银显然成为首选。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在油价下跌过程中,金银表现一直比较强劲的原因。

美国为什么不会通货膨胀

所有交易数据都在华尔街手中,真不明白中国投机者的胆量来自哪里?有人说是方向判断错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方向,如果有中国卖家有单未交割,你哪来的油交割,交割地买油交付?信不信在交割地点,不花100美金你一桶油也买不到。

现在的问题是这原油宝是中行的产品,他不是芝交所的交易合约,它只是参考了芝交所的交易指数。那么这问题很明显。中行到底是,经纪公司,还是经纪人操盘手?和经纪公司是不会参与买卖的,他们拿的是合约的交易佣金。目前看应该是扮演的,原油宝是产品,完全按照芝交所的规则在操作而已。

中行现在是有苦难言。为什么呢,正因为全盘按照芝交所的规则玩,现在自动强平退场的先不说,这属于认赔的,现在集中在合约到期交割强平和10点交易结束不给客户平仓移仓。当然这个操作是要客户授权的。本身原油宝这个金融衍生产品就是擦边球包装的。中国的三大商品期货(上海,大连,郑州),入场的客户都要通过期货经纪公司才可以交易的,比如什么上海永安,山东鲁能金穗等。除非是是代客户在芝交所交易,被人套路了,平仓有三种,客户自己,经纪公司,,还分两种,规定保证金不足的强平,合约到期结算平。经纪公司一般会设置警戒线,比如不足20%等等。总之,中行产品设计有问题,他本身就没赔钱,赔啥啊,让多头补钱就是要给空投结算而已,多头不补,中行自己掏腰包,这就真正的赔钱了。机构,国资都是做套期保值,这也是大宗商品交易期货最大的属性。

石油,美元,战争,美国为了控制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惜发动战争的,交易地在美国,数据在美国手里。外加华尔街狼们,你们哪来勇气玩期货的,连股票都玩不过人家,学人家玩玄学。,华尔街要赚差价,银行想转交易费,剩下就只能是原油供应商和期货客户挨刀子了。现在疫情+原油供应商打价格战,原油实物跌倒20美元,人家承认现是在亏本卖,换作平时价格原油供应商也是要赚钱的,你们想想,平时,原油供应商要赚钱,要赚钱,银行要赚钱,亏钱的只有一放:买卖方。

虽然不熟悉金融方面但相信自己的祖国,同美国的搏弈始终都是金融方面也叫做他维持美元霸主地位。打压别国又不是现在才有,就和黄金脱勾到石油挂勾后都发生过多次,什么金融危机?都是他一松一紧再一松剃尽了其他国家羊毛,希腊,泰国等都是他买空卖空整垮的香港要不是有大陆强大的后盾金融早都垮了。 自从石油美元挂勾后美国掌握了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牢牢掌握了发展重要能源石油,也就是他美元说了算再次收割羊毛。 俄伊印委中等产用油国家真的情愿让他剃得一身光?

用本国货币、黄金期货、石油换物资、发石油债币等等都在挖美元的祖坟他又愿意? 上一次美国要整垮不听讲的又靠石油维持生计的拼命做空,中俄马上结为战略合作伙伴注入大量资金定购俄大量能源,美指导的产油国就大降价看中国似是吃亏实为中俄双赢再次打破他做空搞亏大对手中俄伊朗委内瑞拉等国。 作为一大国区区几百亿和1点几万亿持有美债算得了什么?穷途末路的美国拿什么和中俄联手拼搏?中上海数年前是开设有石油期货,你敢把价降低至成本价下就100%我再大量买入由如何?陈平教授在多个场合都提醒中国的金融市场管理者不要随便为美国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期货和股票市场,我们中国的那些所谓金融专家对于华尔街的那些人来说就像散兵游勇碰上了特种部队,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不要到时候我们辛辛苦苦赚的薄利加工费一夜间就被美国人像韭菜一样一刀割走!

中行在A股上市的公司19年归母公司的净利润就高达1874.1亿元,营收才5000亿,都是赚的老百姓的钱,这么高的利润率也只有在大陆才会有,华为8000亿营收人家才赚600亿,高收益的国有垄断资产关键时刻难到不改承担应有的责任担当吗,应自己的过错造成的损失,就把所有的风险推给小白投资者,合适吗,你们拿着老百姓发的工资早九晚五良心不会痛吗?

其实中国银行只是个庄家,原油宝只是美油期货交易的场外盘,就像股市交易大赛的模拟盘一样,并非实盘,中行并没有任何亏损,只有这次死多头亏啦!亏的钱去那啦!做空的拿走啦!我们这有个做空的盈利资金交割次日已经到账上啦!有人亏损就有人盈利,中国银行就收点点差而已,这次盈利的没有一个闹事儿的。

瑞辛就是个例子,瑞辛的人可以称得上堆里的尖子了吧,照样玩砸了,不过人家不亏,反正拿了几百亿都花在国内了,老外一分钱好处美捞着,大不了以后不出国,美国人拿瑞辛也没折,美国人对中概股是又爱又恨,毕竟投了中概股上万亿,这要是棍子抡重了,倒霉的还是自己的钱,所以开公司要学瑞辛,千万不能学中行,把自己的钱放别人账户上等着杀,国人以后做生意得稳当点,只能把钱弄大陆来,只进不出,现在所有的中资在国际市场都是狙击的对象,这一点在疫情过后会显得更加明显,当心当心当心,重要的话说三遍。

美国通货膨胀正在迅猛发展CNN

Money刊登的文章提醒人们小心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重演,并且说联邦储备应该更关心物价上涨问题。

文章说:近来人们都很关注美国是否会发生经济衰退,而忽视了通货膨胀所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威胁。现在,通货膨胀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就在上个星期,原油价格最高达到每桶101.32美元。与此同时,美国的消费指数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上涨了4.3%,在去年八月时这个数字仅为2%,就算把所谓波动比较大的食物和能源价格从指数计算中去掉,整个核心消费指数也还是上升了很多。

另外,联邦储备提高了对2008年的通货膨胀预测,同时降低了对2008年美国经济发展的预测。这些都足以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性。

上星期四华尔街时报的文章提到美国可能会重演“滞涨”-

意思是经济发展停滞而通货膨胀上升。纽约时报也刊登了类似的文章。

一些关注通货膨胀的专家指出联邦储备和股市都忽视了通货膨胀的威胁。他们说去年有很多企业都在讨论如何将价格上升的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当时央行就应该重视。

但是,另一些专家说现在的通货膨胀比七十年代还差得很远,当时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在两位数字,而现在,央行的利率才3%。

通常经济发展渐缓或者衰退会导致市场需求降低,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下降。如果从上次联邦储备公布的文件看,至少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不少经济学家也同意,他们说现在的通货膨胀是经济衰退之前通常会发生的,不久就会下降。

美林证券的经济学家Did

Rosenberg说大家不必为通货膨胀而紧张。他是相信美国已经进入经济衰退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说,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于终端产品的价格影响是有限的,美国通货膨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工资上涨,同时他又说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的话,工资上涨也就能得到控制。

不过,美国经济进入一段时间的“滞涨”也是很有可能的。美元走跌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包括原油等,同时进口价格上升。有经济学家指出美元继续走跌的话原材料价格就不可能回调,将来的问题就会很严重。除非美国经济导致全球经济发展减缓,否则美国的通货膨胀肯定会越来越高。

Argus

Research的经济学家Yamarone担心联邦储备选择忽视价格上升问题会导致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他说“联邦储备认为现在通货膨胀问题可以先放在一边,也许因为他们觉得通货膨胀还不够严重。但是我认为现在通货膨胀是在慢慢上升,到了明年上升速度就会很快了。”

联邦储备一月份将利率降到3.8%后,美国的十年债券回报率上升到3.28%。债券回报率上升通常对消费者和企业都不利,因为这个回报率会影响按揭利率,利率以及商业利率。

Yamarone预测说今年美国的消费者指数上升率会涨到

6.5%,足以抵消任何的经济增长。换句话说,就是美国经济虽然不会下降,但是人们的感觉会以为下降了。

Yamarone指出这样的话,人们在生活中就会感觉好像生活在经济衰退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