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油完全燃烧的化学式是什么?

2.汽油中的各种成分是什么?

3.汽油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

汽油主要成分是什么烃类_汽油的主要成分是辛烷吗举例说明

晚上好,汽油的配方在石化企业出厂时就已经固定了,一般就是90%以上的异辛烷+5%-9%正庚烷+1%其他辛烷提升剂物理混合,比如95#汽油是95%异辛烷+5%正庚烷,#汽油是%异辛烷+3%正庚烷等等请酌情参考。投料时不存在顺序问题严格做好静电防爆安全措施即可,不建议没有生产经验的普通人员自行配置以免火灾隐患。

汽油完全燃烧的化学式是什么?

汽油是混合物。

汽油的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基本上是从石油提炼出来的碳氢化合物(烷)。

从石油分馏出来的产品是按烃内基容由短到长(蒸发性高到低)顺序得到,大概是天然气、打火机气、石油气、汽油、煤油、柴 油、重油、沥青等,当然还有另外一些化工产品如烯、苯等。

汽油中的各种成分是什么?

汽油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是混合物,没有明确的化学式。而且汽油的牌号不同其构成成分的比例也不相同,因此无法精确列出汽油燃烧时的化学式。

如果只计算汽油的主要成分辛烷(C8H18),则其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式为:C8H18+25O2=16CO2+18H2O

扩展资料:

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90号、93号、95号、号等牌号。牌号规格由国家汽油产品标准加以规定,并与不同标准有关。

目前我国国(IV)的汽油牌号有3个,分别为90号、93号、号。国(V)分别为89号、92号、95号。汽油的牌号是按辛烷值划分的。

例如,号汽油指与含%的异辛烷、3%的正庚烷抗爆性能相当的汽油燃料。标号越大,抗爆性能越好。应根据发动机压缩比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牌号的汽油,这在每辆车的使用手册上都会标明。

压缩比在8.5-9.5之间的中档轿车一般应使用90号(国IV)汽油,压缩比大于9.5的轿车应使用93号(国IV)汽油。

汽油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

汽油由石油炼制得到的直馏汽油组分、催化裂化汽油组分、催化重整汽油组分等不同汽油组分经精制后与高辛烷值组分经调和制得,主要用作汽车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汽油的英文名为Gasoline(美)/Petrol(英),外观为透明液体,可燃,馏程为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以及一定量芳香烃,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90号、93号、95号、号等牌号。

扩展资料

汽油在常温下为无色至淡**的易流动液体,很难溶解于水,易燃,馏程为30℃至220℃,空气中含量为74~123克/立方米时遇火爆炸。汽油的热值约为44000kJ/kg(燃料的热值是指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物化性质具体如下:

化学式五碳至十二碳烃类(碳氢化合物)混合物

水溶性不溶于水

密度0.70-0.78 g/cm^3

外观透明

气味芳香味

安全性描述易燃

热值44000 kJ/kg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汽油

当下的石油炼化产业,汽油就是个副产品。和最初炼化石油是为了得到柴油一样。

这些初级产品经过调兑、 添加各种功能的添加剂等进一步处理后,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商品汽油、柴油。

汽油,是从石油里分馏、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燃性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用作燃料。外观为透明液体,可燃,馏程为30℃至220℃,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以及一定量芳香烃。

汽油具有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烧性能),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89号、90号、92号、93号、95号、号、98号等牌号,2012年1月起,汽油牌号90号、93号、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发动机尾气,汽油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汽油重要的特性为蒸发性、安定性、抗爆性、腐蚀性和清洁性。

蒸发性

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必须要迅速气化并与空气形成均匀 的可燃混合气,这主要是由汽油的本身蒸发性所决定。 反映蒸发性的主要指标是馏程和饱和蒸气压。

①馏程能大体上表示汽油的沸点范围和蒸发性能,一般用馏程 的10%、50%、90%点馏出温度和终馏点来反映不同工作条件下汽油的汽化性能。我国车用汽油质量标准要求10%馏出温度≯70℃、50%馏出温度≯120℃、90%馏出温度≯190℃,终馏点≯205℃。?

②饱和蒸气压是衡量汽油在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中是否易于产生气阻的指标,同时还可相对地衡量汽油在储存运输中的损耗倾向。蒸气压越大,蒸发性越强,易于冷启动;同时产 生气阻倾向增大,蒸发损失增大。?

安定性

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简称安定性。评定汽油安定性的指标分为碘值、实际胶质、诱导期。